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新时代红色主旋律如何创作与弘扬?


新时代红色主旋律如何创作与弘扬?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2020年国庆档热播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集体创作的方式,由张艺谋任总监制,宁浩任总导演,张一白任总策划,通过五个独立单元喜剧,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借以抒发家国情怀,展示脱贫攻坚成果,既尊重创作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为新时代红色主旋律的创作与弘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第一,切口要小。中国的历史和发展,就在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我和我的家乡》立足身边小人物抒发大乡土情结,消解了以往主旋律文本中空泛、生涩、僵硬的宣传模式,既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引导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可谓以小见大,深入人心。最美家乡的背后离不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全片充满对小人物的关切,让我们对外卖小哥、农民发明家、乡村教师、治沙人、基层村干部这些平凡的英雄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使中国的建设者形象更加真实、亲切,人情味十足。

  第二,内容要好。《我和我的家乡》具备丰富的类型元素、统一的红色主题、巧妙的戏剧结构,在创作上紧扣当下“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命题,实际只有很少的几段颂扬式语句,大多依靠情节、动作和场景本身来侧面弘扬战绩,是新时代红色主旋律电影中改良较为成功的一部。影片通过文化的内核,影像的外壳,将城乡医保卡保障老百姓健康、物流技术助力乡村经济、乡村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乡村扶贫事业取得重大成果等宏大内容,表达得真实、生动、丰富、鲜活。

  第三,情怀要深。文艺工作者要有深深的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心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才能创作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红色主旋律作品。《我和我的家乡》通过巧妙的冲突设置、细腻的情感描绘,将抽象的家乡情怀,植入美丽家乡建设的主旋律叙事,在欢乐的氛围中唤醒国人关于家乡的情感与记忆,笑中有泪,感染力强。

  第四,表达要新。《我和我的家乡》采用新时代的表达方式:在制作上,影片是单元式的组合短剧,能迅速带领观众进入舒适的观影情绪中;在宣传、销售和发行上,拥抱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和年轻网民群体,既有“上抖音拍家乡”这样的全民活动,也有《我和我的家乡》电影幕后纪实节目,还有黄渤探访手工耿的联动、“家乡与我”的系列短剧等。互联网为红色主旋律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机遇,能使优质内容获得更深远的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提高传播质量和水平。此外,新时代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倒逼创作人员不断创新表达手法,让红色主旋律作品朝着更具艺术高度、思想深度与传播广度的方向突破。

  《我和我的家乡》五组导演均围绕“家乡”主题进行创作,风格各异,交相辉映,既完成了红色主旋律的表达诉求,也成功捕捉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连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全世界有目共睹。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优秀的红色主旋律作品涌现,让中国的主旋律更高昂,让国人的正能量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