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光明地产大讨论大反思活动简报 (第11期)

  
 光明房地产集团大讨论、大反思活动

 报

11期

 

光明房地产集团大讨论、大反思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8年5月28日



  

 

 

加速集聚人才效应  打造创新金融生态

 

光明地产副总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光明食品集团“对标先进、共谋发展”全员大讨论、大反思活动,围绕光明地产“创新机制、转型升级、合作共享、提质增效”的年度工作目标,本人对所分管的业务板块进行了深入反思,积极推进活动落到实处,力争在集团快速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中,进一步凝共识、促发展、破瓶颈、补短板。

    光明地产当前正处在打造集产业、投资、金融于一体的多元化开发运营综合性集团的转型升级中,对于集团当前战略,我理解为“一个核心”:即以发展为首要核心。通过思想认识的凝聚统一、业务模式的战略转型、机制体制的盘活创新、产业布局的培育升级、资源整合的全面开放、市场运作的协同合作,去提高集团的战略格局,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提振品牌的社会影响。在人力资源和金融管理两大条线上,对应集团快速发展的核心要务,分别形成“两大底板,两大局面”

    一、人才底板:供应为先,招贤纳士,适应集团发展速率

    光明地产的人才战略,不论外引还是内育,要打造适应集团当前发展速率精英团队,形成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的共赢局面。

    集团当前基础型、事务型、传统型的人力资源仍占主导地位,缺少高端、精英、顶尖、稀缺型人才,也就是“高精尖缺”人才缺口很大,而这些人才往往是创新发展中的根基和驱动所在,可以说当前集团在人才建设上的缺口不仅存在于数量,同样存在于质量,已成为影响发展速度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围绕集团布局500亿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必须跟上企业成长变化的步伐。

底层逻辑上,要改变对人才定位的理解,即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拥抱产业、集聚资源、跨界转型、模式创新的新阶段,政策、市场、行业和企业自身变化的复杂性、多维性和不可预测性越来越大,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挑战越来越高,因此,不论外引还是内育,对人才的定位和需要已不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企业最需要的是能理解和跟上外部行业、市场、产业最新变化的人才,是具有持续价值创造力的人才,是能掌控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人才。

    顶层设计上,要改变对机制的优化,即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首先要明白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简单说三点: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公司,一个能一展抱负的平台,一份能体现价值的薪酬。对企业来说,机制要解决的也是三点:人才来企业中到底要干什么?工作产出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企业和人才各自获得的是什么?只有将这三个价值定位统一起来,把企业和人才的需求融合起来,才能形成真正好的顶层设计。因此,不论是在人才引入的门槛上,还是在人才评估的考核激励上,当前最需要的是以价值创造为激励导向的机制,需要激活企业与个体之间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六大属性。明确了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就要着手具体打造适应光明地产发展变化速率的新型人力资源组织。新组织必然具有六大属性:开放性、实践性、差异性、成长性、全国性和高效性。

    通过开放性外引,在创新转型过程中,多维度多渠道引进创新型、产业型、资源型的人才;通过实践性内育,在实践中形成培养机制,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在一方舞台上给予人才实战的机会;通过差异性机制,落实新的绩效办法,从总部、房产企业、相关企业三个层面优化激励效果,合理化动态薪酬比,用机制来保障差距的拉开,解决人才市场价值的体现;通过成长性发展,设立管理和技术序列的发展双通道,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路径有选择,可持续;通过全国性平台,积累管理经验,逐步形成光明地产全国用工管理平台,解决好集团在成为全国性企业,区域布局后人才网罗问题;通过高效性管理,打造建设信息化HR系统,更高效、系统、数据化的去解决人力资源中组织架构、职位体系、人才流动、薪酬招聘、组织绩效这些劳动力管理问题。

    二、金融底板:协同联动,创新生态,适应集团转型愿景

    光明地产的金融战略,围绕投资和产业方向,要打造适应集团未来转型升级方向的模式,形成投融结合、产融联动的共生发展局面。

面对行业深刻变革,企业深度转型,未来光明地产的资金及金融创新工作将在“稳发展,确保资金链安全”的导向下,紧紧围绕“战略协同、开拓渠道、金融转型、管控优化”四大方向,确保现金流稳健安全,服务企业战略转型布局。

战略协同:从幕后走到台前。围绕集团以资源为核心的多元化转型,用金融为资源“镀好金边”。一是吸引机构资源。通过与金融机构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在综合授信、结算服务、现金管理、全产业链金融支持等综合领域深度合作。二是吸引产业资本资源。从项目前端解决投融资顶层设计。一旦崇明、宜兴等项目的权属及定位方案落定,通过借助光明食品集团国资背景,吸引活跃的产业资本、私募基金甚至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综合运用产业基金等模式,打开通路,促进金融与产业、资本、资源间的全面协同,从投资端解决融资需求。

开拓渠道:从单一转向多元。体系内渠道中,加强与光明食品集团、财务公司的联动,进一步获得低息资金。传统渠道中,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获得大量级的综合授信额度。上市渠道中,以上市公司平台拓展融资渠道,梳理可用融资平台,挖掘融资品种。加速推进永续债、类永续债,预防市场突变,公司债持续跟踪市场动态,一旦窗口打开就立即启动。创新渠道中,加强与国内一流的基金公司合作,优化传统地产基金方案,发起设立股权类战略合作基金或夹层基金,以项目为载体灵活运用股权、债权的形式进行合作。

金融转型:从被动变为主动。要推动“地产+金融”双轮驱动,就意味着角色必须转化。一是挖掘地产金融属性。以金融视野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从纯粹的债务人向投资人转变。通过不动产产业孵化基金,挖掘不动产领域运营服务的投资机会。既从投资端获得收益,也从基金端提升管理专业能力,更从产业端引入资源,整合平台,为集团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地产金融集团打好基础。二是挖掘存量盘活效应。此前光明地产逆市成功发行了沪上国资首单资产证券化项目,成为国企盘活存量资产的典范,提升了资本市场创新形象,对探索转型城市运营商具有积极意义。今年,金融创新的思想还要再解放,步子还要更大一些。利用好目前和未来集团持有的大量经营型商业物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现金流,探索长效商业模式。

管控优化:从降本进化到增效。过去三年,光明地产的资金重点是降成本,实现了总部平均贷款利率从8%一路下降至5%。

在目前投资加大、回款减弱、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必须盘存量、提效率,在现有资金集约管控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加速资金使用与销售管理、运营节奏的匹配。选取部分项目为试点,事先核定工程款支付总额度。在核定范围内有条件的根据进度灵活支付。解决两方面问题:集团层面,提前锁定各项目支出额度,便于对销售回笼的统筹安排;项目层面,从主观上参与现金流管理,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存量资金效率。

 

围绕光明地产发展这一首要核心,面对企业转型的绝佳机遇,肩负改革深化的责任使命,在光明地产的后利润承诺时代,在以人为本和现金为王的导向下,以人才为战略支撑,广开才路,招贤任能,营造兵强马壮的良好局面,以金融为创新切入,生财有道,粮草先行,打造金融蓝海的生态模式,进一步补短板、破瓶颈、强基础、促发展,围绕“对标先进、共谋发展”的主旨方针,为打造集产业、投资、金融于一体的多元化开发运营综合性集团的新目标全力以赴,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