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上海农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当前,在集团上下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之际,上海农场传出捷报,1-11月份,营业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105.20%,比上年同期增长21.72%;净利润完成年度预算的107.96%,比上年同期增长54.98%,提前1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5年,是上海农场改革转型的攻坚之年,也是新上农的奋进之年。在集团“一张蓝图”和“一套方案”的引领下,上海农场认真把握“改革转型、提质增效、管控协同、稳中有进”的工作主基调,围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目标,聚焦核心产业,突出提质增效,着力贯彻精准管理,着力深化创新转型,着力加强内部管控,着力强化人才支撑,着力推进生态循环,促进主业竞争力、持续发展力和员工凝聚力不断增强,实现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为新三年奠定良好基础。
 
  一、坚持贯彻精准管理,稳步提升质量效益。各产业单位积极对标先进,在生产水平和提质增效上坚持不懈、挑战极限,各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种粮业水稻保种率达50%,创历史新高;渔业主要品种鲫鱼的斤成本比上年下降0.22元/斤;林业栽种成活率达90%,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禽蛋业和食用菌业通过持之以恒抓生产水平和成本控制,鸡蛋斤成本比上年降低0.68元,全程育成率达到98%,食用菌斤成本比上年降低0.07元,单产比上年提升10克/瓶,实现盈利的同时效益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深入推进创新转型,凝聚产业发展动力。着力聚焦科技、资源、品牌、市场等要素,创新思维,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今年,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自主研发的水旱两用动力筑埂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光明种猪场成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上农粳2号”、“上农啤3号”分别在安徽和上海通过审定;资源掌控取得新进展,在农场周边流转土地3700亩,在域外建立水稻、二麦繁种基地共1.8万亩;品牌市场取得新成效,自产的肉、米、鱼、蛋、菇等优质农产品亮相食博会受到广泛关注及青睐,“香而糯”、“柔尔香”等品牌优质米销售突破7000吨,附加值比普通米提高25%;模式创新有了新探索,综合利用秸秆、猪粪、菌渣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开发有机肥、奶牛饲料、生物燃料市场,实现秸秆、菌渣等100%综合利用,产销奶牛黄贮饲料8000吨,有机肥1万吨,其中外销5000吨,生物燃料3000吨,实现变废为宝,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初步打造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循环产业。
 
  三、切实加强内控管理,不断提升管控水平。坚持“依法治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思路,深入推进内部管控工作。坚持从制度入手,集中精力完善修订和新建各类管理制度88项,并建立了重大损失追责制度;教育培训与检查监督齐抓共管,开展财务、审计、安保等关键岗位教育培训14次,开展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专项检查整治活动18次;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业务费同比上年下降40%。
 
  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农场始终把人才引进和培养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团队的稳定和激励,使人才留得住、干得勤。一方面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畜禽水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型人才147人;一方面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开办“食品安全管理本科班”、“业务主管培训班”、“互联网+思维下组织执行力提升培训班“等,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同时,继续贯彻收入分配倾向基层一线、特殊岗位给予适当津贴的方针,并针对核心主业的优秀团队和骨干人才,在光明渔业试点激励机制,尊重价值创造,留住核心人才。
 
  五、完善循环农业体系,提升农场生态等级。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完善循环农业体系建设。围绕打造高水平、可复制的“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样板的目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项目,在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改良土壤、生态环境指标控制等技术、标准、模式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完善和修订《上海农场生猪养殖粪水还田管理办法》,与猪场、生产队负责人签订《上海农场生猪养殖粪水还田管理责任书》,确保粪水还田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大硬件投入,进一步完善沼气发电基础设施,增加粪水氧化塘,添置粪水检测设备,进一步提升循环农业的硬实力。
 
  2015年已近尾声,喜人成绩的取得令人欣慰,也催人奋进,上海农场将继续保持激情,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力争实现发展的新突破,为后三年再创发展新辉煌积蓄力量,为集团圆满实现三年战略目标多作贡献。(作者:王季 编辑: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