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回顾与思考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回顾与思考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李景田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践不是偶然的。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科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精辟地点明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一)改革开放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
    应该说,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29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上,虽然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使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长期未能充分体现。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的八大宣布,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此前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提出要“以苏为鉴”,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逐渐偏离正确方向,形成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为中心内容的基本路线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是按照“两个凡是”的思路,沿着“左”的老路走下去;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走向右的邪路;还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结论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就一定要闯新路,进行改革。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使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二)改革开放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我们沉醉于“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我国相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却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与韩国、新加坡等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使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过去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比下也有问题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注意到,当时新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这是我国提速发展的极好时机。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他向全党提出了这一重大问题。1978年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出国考察,使我们对外部世界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出访收集到的情况,国务院召开务虚会议,介绍“亚洲四小龙”、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以及东欧各国改革的经验,引起很大震动。大家没想到世界现代化发展程度如此之高,没想到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周边新兴工业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没想到西方发达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中国相比高出如此之多。这一切使大家意识到发展的紧迫性。邓小平同志表达了当时党内一部分同志的心声,他说:“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是促使我们改革开放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毅然决然地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同时还是国内诸多问题和国际发展压力形成的结果。内外两个背景,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时候,用了相当重的笔墨写了“三个永远铭记”,就是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改革开放建立的历史功绩,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毛泽东同志那一代是奠定前提和基础。江泽民同志这一代是继续推进,开创新局面。而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那么,邓小平同志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就是他准确地把握了世界发展的潮流,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态势,从而才作出了顺应时势的睿智选择。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走到这一步,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领袖人物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顺应历史潮流,从而推动了历史前进。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
    30年来,改革开放经历了波澜壮阔、与时俱进的伟大历程。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四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开始起步。从改革来说,首先是在农村创造并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使广大农民迸发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开放来说,这一阶段首先是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从而打破了过去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始,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时期中国的根本走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以这一系列理论创新为契机,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的阶段,由农村转向城市,从局部转向全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渐展开。从对外开放来看,这一阶段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放局面继续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过程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到了二十一世纪。
 
    这个阶段改革开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体推进、配套完善。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规模也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