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双反”不会降低进口酒的市场份额

  政策的影响往往最先反映在资本市场上。自 7月初商务部放话对欧盟葡萄酒展开“双反”调查起,国内葡萄酒概念股便纷纷受益。紧接着,安信证券有分析认为,这次调查将直接延缓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提升。
  
  作为一个深入市场销售一线的非专业资本人士,笔者的结论与安信证券的分析不太一致。
 
  其一院与资本市场的表现刚好相反,即便是有此次“双反”的保驾护航,但在真实市场上国产葡萄酒仍无力回天,已丢失的市场份额仍面临着难以收复的尴尬曰
 
  其二院受产业周期的递进率以及公务限酒政策的影响,高端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这一点是客观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提速放缓是客观规律及当前国内消费市场的利空政策所致,若将原因过多地归咎于本次“双反”,或者说过分放大本次“双反”对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不利影响,则犯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原因有二院
 
  首先,当前渠道市场囤货充足,经销商去库存化问题依然严峻。伴随着央行以货币增发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刺激政策,进口葡萄酒在经过 2009-2011年连续三年的非理性增长后,企业填鸭式的铺货运动将产品疯狂砸向渠道,于是不论是大牌子尧小牌子,还是真牌子尧假牌子,经销商仓库里堆满了各式各样贴着洋文标的葡萄酒产品。而消费市场并未表现出预想中的热情,于是将现有的大量库存消化掉将是大部分经销商在接下来一年内的主要工作。理论上说,“双反”会造成关税大幅提升,但如果企业不做采购计划,“双反”所造成的成本上升便不能作用到市场。
 
  其次,非欧盟产地的葡萄酒可以成为“备胎”。分析前三年的数据不难看出,智利尧澳大利亚尧新西兰的葡萄酒产品在中国整体进口葡萄酒市场中亦占有较大份额。如中国内地市场需求强烈,在欧盟葡萄酒因采购成本上涨受到压制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张力完全可以在“备胎”产品上释放出来,如此折中计算,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份额亦不会因为欧盟酒的减少而过分下滑。
 
  结合实际,严格分析本次“双反”对市场的影响,笔者认为其正面性作用大于负面性作用,尤其是对“优化产品结构尧营造健康消费市场”来说。
 
  从渠道市场层面看,“双反”的大棒既然落在以法国酒为代表的欧盟产品上,不难预见的是,产于欧盟地区的 1.2-3欧元/支价位的产品在内地渠道市场上会受到一定的挤压,而这个价位区间的渠道市场份额,基本上会被性价比更高的智利尧澳大利亚等国的产品取而代之。
 
  而从零售市场层面看,表面上看,“双反”对法国酒是利空消息,但对于之前有大量囤货的经销商以及那些滑头的零售商来说,无疑这是一个给法国酒涨价的最好借口。原本以较低的价格买进,现在则借“双反”之名抬高售价售出,在这场游戏中,最得利的可能就要算他们了。
 
  最后,从消费者层面看,法国既可以酿造出世界上最顶级的美酒,也制造出了最差劲的垃圾货。对于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此次低端法国酒的涨价很有可能促使他们去更多地尝试智利尧澳大利亚等国的产品。花更少的钱就可以品尝到更优的葡萄酒,有判断力的消费者也是此次“双反”的受益方。
 
(摘自糖酒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