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光明农发集团“三秋”舞台绽放创新之花


改革试点、程序优化、装备研发...

光明农发集团“三秋”舞台绽放创新之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改革试点、程序优化、装备研发,在今年“三秋”农忙中,光明农发集团农机条线在崇明基地进一步擦亮创新底色,他们坚持问题导向和小改小革、坚持驻守队站和全程指导,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每一项工作,无不在改革创新中推进;每一项难题,无不在改革创新中破解。切实解决了以往农业生产中的制约瓶颈,营造了浓厚的拥抱创新的氛围,用创新成效进一步夯实了种植底板。

以改革试点的显著成效,打造新样板

  在崇明基地建立改革试点大队,是光明农发集团党委今年重点推进的农业改革举措之一。

  种植事业部安排农艺农机专业团队,全过程全方位指导改革试点大队的管理模式、技术规程、农机程序。大队人员发挥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种好改革“试验田”、唱好创新“样板戏”,把集团党委的部署践行成最好的结果。

  推进扁平化管理。以跃进23队为改革试点大队,推进跃进农业机队改革。采取了“取消作业片区站长、精简农机站队长数量、设立农机技术岗”等措施。秋播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机队人均作业面积提高20%。

  作业程序少了,质效提升。改革试点大队通过创新作业模式,优化农机作业程序,推广复式作业等方式,将原有的10道作业程序进行优化,变为8道作业程序,有效提升了农机的综合作业效率和秋播作业质量。原程序(10道):耕地-耙地-施肥-整地耙-播种-镇压-开直沟-三角平整-开横沟-封闭。优化程序(8道):粉碎-耕地-耙地-施肥-旋耕-播种-开横沟-封闭。成效对比:优化了秸秆粉碎和旋耕作业,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减少了整地耙、镇压、开直沟、三角平整等4道程序。作业流程精简,作业质量明显提升。

  改革试点阶段性目标。以23队(4460亩)为样板,打造出适应崇明地区的高质量农机管理、农机技术标准。

诸多创新研发的“花式”装备,秀出了高质高效

  播种量要求很精确如何控制?播种和开沟能否复式作业?沟边的土地能否利用?排种情况如何知晓?机耕道怎么机械种植?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崇明基地“三秋”生产,是“涛声依旧”还是“破旧立新”?农机团队没有退缩、没有等待,致力于用创新找思路、向装备要方法。所以,我们看到了诸多创新研发的“花式”装备,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短板弱项,使得今年的“三秋”“旧貌换新颜”。

  精量播种装置。秋播作物播种量少则几两,控制不精确容易造成种子浪费和群体质量差。加装了精量播种装置的排种器,可以一机多用,油菜、两麦、大豆都可用。更具有排种均匀、播量精准的优势。播种量100g-25Kg可调。

  直沟沟壁两侧播种。以往采用播后开沟,造成畦面不平整,种子深浅不一致。现在采用开沟播种一体作业,播后畦面平整,播种深度得到有效控制,出苗均匀。同时新增了沟壁两侧播种,将沟边两行约40cm的空白位置中增加2行麦子,提高土地利用率。

  播种堵漏监测运用。该设备可实时监测播种机各行播种排种情况,发生堵种或不排种等情况系统自动报警,提醒机驾人员进行处理,可替代站机人员,有效提高播种质量。

  机耕道机械化播种应用。以往机耕道种植采用人工撒播,遇到露种多、出苗差的困扰。现在采用旋耕播种一体机,效率高、用种少、成本低、质量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优势得到体现。

  收割减损研究。以降低油菜收割损失为目的,通过自主技术创新研发可伸缩割台以降低油菜收割损失,当前在水稻季测试设备可靠性,明年“三夏”跟踪设备使用效果。

以完善有序的筹备工作,发挥农机攻坚力量

  为确保2022年三秋工作顺利开展,光明农发集团今年“三秋”农忙共计投入农机从业人员746名,投入农机装备1200余台,其中大型收割机械111台、履带式收割机64台、各类大中型拖拉机1034台、播种机具81台。

  强化机车保养。9月20日至10月10日种植事业部分片区组织各农业公司开展三秋农机大检查工作。在农忙前全部落实整改,整改合格率达100%。

  制定作业计划。合理规划,统筹布局,通过社会化服务承揽、外聘季节工等方式,提前备足力量奋战三秋。

  落实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教育、牌证检查、现场检查,确保“平安三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光明农发集团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装备创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坚定不移走好农业产业化道路提供不竭动力,坚决守住市民“米袋子”供应底板,夯实上海粮食供应“压舱石”作用。(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