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公司星辉蔬菜开启“飞行模式” 助力提质增效
为提升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推进“机器换人”步伐,星辉蔬菜紧密围绕光明食品集团“产业攀升、主业利润倍增”行动计划,践行五四“两高”产业战略目标,聚焦科技创新,通过引进无人机植保等前沿技术,开启“飞行模式”,提升蔬菜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水平,持续推进蔬菜保供与产业升级双轨并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规模与效率双飞跃
面对传统植保方式成本高,效率低等难题,星辉蔬菜以无人机植保为核心抓手,依托其高精度北斗系统与智能航线规划技术,实现规模作业,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无人机单机日作业量可达500-800亩,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作业模式可提升30倍,显著缩短农业作业周期,有效保障病虫害防治关键窗口期的作业时效。除农药喷洒外,无人机还可执行播种、施肥、灌溉等任务,单机综合作业效率提升60%。2024年星辉无人机共计作业120441亩次,较2023年作业总面积,同比上涨20.13%,作业规模与效率同步跃升。
成本与精准双突破
在运营成本控制上,星辉蔬菜无人机植保配合其先进的定位系统和喷洒技术,能精准控制喷洒剂量和范围,杜绝人工喷洒的浪费及覆盖不全问题,实现肥料等物料有效利用率最大化。通过与人工植保相比,星辉蔬菜在无人机植保过程中用药量可减少 30% 以上,每亩节约用水量可达90%,显著降低资源成本;面对星辉蔬菜生产基地的高秆作物及复杂地形,无人机配备的避障雷达与仿地飞行功能,可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避免了传统农机碾压造成的植株机械损伤,有效降低隐性减产现象,保障作物稳产增产。
安全与环保双提升
传统植保作业模式下,田间作业人员常面临农药暴露引发的职业健康风险。星辉蔬菜无人机植保采用全自动飞行模式,操作人员远程操控,无需下田,大幅降低农药对作业人员的潜在危害,显著提升作业安全性。无人机植保作业全程无废气排放,其搭载的精准变量施药技术,避免农药过度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无人机夜间作业模式可有效避开蜜蜂等授粉昆虫活跃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田生物链完整性,进一步促进星辉蔬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与创新双驱动
通过无人机植保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星辉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有效缓解了传统农业对一线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和农业基地劳动力短缺的难题。为深化智慧农业体系建设,推进技术应用,星辉蔬菜创新建立了一支由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飞防植保突击队”,以“田间练兵+技术攻关”的双轮驱动机制,加速推进智能农机装备与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形成“技术转化-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系统性解决农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断层问题。2024年,星辉蔬菜“飞防植保突击队”荣获奉贤区海湾镇“星青年”先进集体。
新农具耕出“智慧田”,星辉蔬菜将继续深化“机器换人”战略,以无人机为支点,撬动农业生产效率与环保效益的双重飞跃,不断探索无人机在精准施肥、数据监测等领域的延伸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五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以科技之力守护“菜篮子”安全与品质。